Yahoo Web Search

Search results

  1. Official website. Gerhard Fritz Kurt " Gerd " Schröder ( German: [ˈɡeːɐ̯haʁt fʁɪts kʊʁt ˈʃʁøːdɐ] ⓘ; born 7 April 1944) is a German former politician who was the chancellor of Germany from 1998 to 2005. From 1999 to 2004, he was also the Leader of the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of Germany (SPD).

  2. Feb 28, 2023 · Male Leaders. German Leaders. Childhood, Early Life & Education. Gerhard Fritz Kurt Schröder, also known as Gerd Schröder, was born on April 7, 1944 in Mossenberg, Free State of Lippe, Nazi Germany (modern-day Blomberg, North Rhine-Westphalia), Germany.

    • 概览
    • 人物生平
    • 为政举措
    • 个人荣誉
    • 个人作品
    • 个人生活
    • 个人轶事
    • 人物评价

    德国前总理

    格哈德·施罗德(Gerhard Schröder,全名:格哈特·弗里茨·库尔特·施罗德,德语:Gerhard Fritz Kurt Schröder),1944年4月7日出生于德国北威州德特莫尔德市莫森贝格镇,政治家,第33任德国总理、德国社会民主党前党主席。

    格哈德·施罗德于1966年就读格廷根乔治·奥古斯特大学法学系。1976年成为律师。1990年5月13日,推举为被推举为萨克森州新一届州政府总理。1998年9月27日,在德国第14届联邦议院选举中获胜,当选德国总理。1999年4月12日,当选为社民党主席。2002年10月22日,蝉联总理。2003年11月17日,再次当选为社民党主席。 2004年2月6日,辞去社民党主席。2005年11月21日,宣布告别政坛。2006年3月,被选为北欧输气管道建设公司监事会主席。2022年,参与化解俄乌危机。

    格哈德·施罗德担任社民党党魁时改变传统民主社会主义路线,提出“新中间派政策”。 在德国国内,施罗德开启改革。在第一任期内采取了较为温和的改革措施,提出经济振兴计划,取得一定成效;第二任期内推进一揽子改革方案“2010议程”,着力削减福利、减轻国家负担,但引起了较大反对最终导致其下台。 外交政策上,跟随美国步伐参加阿富汗战争、但仍坚持国家利益,同时秉承前任科尔政府的对华友好政策,曾于1999年5月、11月和2001年、2002年12月和2003年12月来华访问。

    早年经历

    1944年4月7日,格哈德·施罗德(下面简称为:施罗德)出生于德国北威州德特莫尔德市莫森贝格镇的一个工人家庭。幼年丧父,母亲改嫁后靠社会救济把他们兄妹五人抚养长大。生活的艰辛锻炼了施罗德自强、自立的性格。 1958年,施罗德进入一家瓷器店当学徒 ,站在莱姆戈的一家杂货铺的柜台后面卖瓷器。 1961年,施罗德进入一家零售店当学徒。 1962年,在工作之余,施罗德参加了哥廷根夜校参加学习。 1963年,施罗德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以下简称为:社民党)。 1966年,读完夜校和中学后,施罗德开始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法律。 1971年,施罗德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获得文凭。

    从政生涯

    1969年,施罗德当选为社民党的青年组织、德国社民党哥廷根地区青年社会主义者联合会主席,1970年落选。 1976年,施罗德在通过了第二次法律考试后,在汉诺威成为律师。 1978年至1980年,施罗德担任社民党青年社会主义者联合会主席。 1980年,施罗德作为社民党于下萨克森州首府汉诺威选区的代表,当选德国联邦议院议员。 1984年,施罗德担任社民党下萨克森州主席。 1986年,施罗德被推举为社民党于下萨克森州州议会选举的主要竞选人,与此同时,他也进入了社民党联邦委员会成为领导人之一。一直到1990年,他都担任下萨克森州社民党议会党团主席。 1990年,社民党在下萨克森州竞选获胜,施罗德担任州总理,并直到1998年3月,三次连续获得该州选举的胜利。

    两届总理

    1998年4月17日,施罗德在德国社民党特别代表大会上被正式推举为该党联邦总理候选人。9月27日,施罗德在德国第14届联邦议院选举中,击败连续执政16年之久的赫尔穆特·科尔总理,成为德国新总理,同年10月27日宣誓就职。 1999年2月,施罗德政府上台104天之后,社民党就在德国中部黑森州选举中大败,失去了联邦参议院多数议席。 3月,奥斯卡·拉方丹在与施罗德的夺权斗争中失利,辞去财政部长以及社民党主席职位。施罗德于4月12日正式当选为社民党战后第八位党主席。 2002年9月22日,在举行的2002年德国联邦选举中,红绿联盟再次胜利,也为施罗德赢得了又一个四年的任期。 2004年2月,施罗德辞去社民党主席一职,把精力集中在德国的改革进程上,由弗朗茨·明特费林继任主席。由于施罗德的改革方案未能获得民众支持,社民党在全境地区性选举基本上落败。

    政治方面

    •改革政党

    经济方面

    •一揽子改革计划 2003年3月14日,施罗德在联邦议院就德国政府内外政策发表演讲时,提出了一揽子经济改革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放宽有关小企业解雇雇员的职业保护法,减少失业者领取失业金的年限并逐步将失业金与社会救济金合并,减少医疗保险服务项目及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此外,为刺激经济增长,德国政府还计划为乡镇和建筑业提供总额达150亿欧元的低息贷款。施罗德在讲话中呼吁全体德国民众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共同努力,力争使德国经济重新恢复活力。他表示,“德国经济目前所面临的困境迫使德国政府在财政紧缩、经济增长和减轻税务负担之间寻找一个新的平衡点”。 2003年10月16日,德国议会下院通过了施罗德经济改革计划的劳工福利改革和税收削减两项主要法案。根据法案,德国将在2004年执行一项总额达155亿欧元个人所得税削减计划,同时减少长期失业者的福利补贴,以刺激他们接受低薪工作;帮助德国走出长达三年的经济萧条。为了赢得议会的支持,施罗德投票前对原方案进行了大幅修改,并威胁说,如果计划得不到通过,他将辞职。 •税制改革

    社会方面

    •削减福利 2003年3月14日,施罗德宣布将削减国家福利,促进个人的责任意识,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做出自己的贡献。“2010议程”在其后的数年间,它全面清理了战后德国的劳工市场以及社会福利制度。施罗德在他的政府声明中说,此次改革的目标是,让德国“重返欧洲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地位”。为实现这一目标,以及实现“更多经济增长以及更多就业“,德国需要相应的框架条件。 2010议程的核心从一开始就是劳动市场的改革。同工资挂钩的失业金,最长只提供12个月。超过55岁的失业者,可以领取最多18个月的一类失业金。本来一类段失业金的发放期限结束后,可以接着领取“失业救济“,后者被完全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二类失业金”。“二类失业金”不再同失业前的工资挂钩,而是按需发放:被救济者不能拥有超过一定界限的财产,必须公布包括家庭存款以及未成年子女存款在内的财产状况。2010议程还规定,任何一项合法工作对领取二类失业金的人都不是过高的强求,即便该项工作的报酬十分低廉、领取失业金者的教育资质也远远超过工作的要求。不接受工作,二类失业金将连续两个月减少30%。2003年后,寻找工作的途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的劳动局变成了劳动署,后者同福利局一道成立“联合工作署”。此外,2010议程还放松了对解雇的保护法律,致使企业雇用临时工有了更多的空间。 •教育改革

    2002年12月30日,经同济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决定授予施罗德总理名誉博士学位。 施罗德访问上海同济大学时,在授证仪式上被校长吴启迪授予同济大学名誉博士学位,这也是他首次接受德国国外大学的名誉学位称号。 德国总理施罗德访问同济大学被授荣誉博士学位

    2006年10月25日,德国霍夫曼·坎佩出版社出版了施罗德的回忆录《抉择:我的政治生涯》,施罗德在本书中回顾了红、绿联盟在执政七年中所经历的一些重大事件,总结了成败得失,并对近年来在德国引起争议的一些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家庭

    1944年4月7日,施罗德出世时,他的父亲正在二战前线参战,几天后阵亡罗马尼亚。作为二战遗孤,施罗德从未见过自己的生父。直到2001年,他才得到一张父亲身着戎装的黑白照片,施罗德才第一次见到父亲的模样。战后的饥荒时期,施罗德的母亲独自一人带着他和他的姐姐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施罗德从小就在放学后到田里劳动。家境的艰辛使施罗德早熟,小小年纪就开始担起家中重担。 施罗德直至2004年时还没有自己的孩子,这常常被他引为一大憾事。多丽丝与前夫有个叫克拉拉(生于1991年)的女儿,当不在德国首都柏林的时候,施罗德夫妻及克拉拉住在汉诺威的一幢普通住宅内。为弥补这一缺憾,施罗德于2004年8月底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一家幼儿园领养了一个小女儿。女孩名叫维多利亚。

    婚姻

    1968年,24岁的施罗德与青梅竹马的爱娃·舒马赫初结连理,但是婚后施罗德感觉生活与想像中的差距很大,极不适应。他们的婚姻仅仅维持了3年。 1972年,28岁的施罗德与24岁的女教师安妮·塔申马赫结婚,他们的婚姻持续到1981年。 1984年,施罗德选择了第三任妻子希尔特露德。婚后,希尔特露德的名声越来越大。施罗德认为她不知天高地厚。夫妻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施罗德终于无法忍受希尔特露德的倔强、偏激和挑剔的性格,1997年9月25日,施罗德与希尔特露德经法庭裁定正式离婚。 1996年1月4日晚,施罗德在法兰克福皇宫饭店邂逅《焦点》杂志的金发女记者多丽丝·科普夫。两人一直谈到深夜,感受相见恨晚。1997年夏天,多丽丝和6岁的女儿搬进了施罗德在汉诺威的住处。10月,他在与希尔特露特离婚22天之后与多丽丝结婚。与希尔特露德不同,多丽丝非常尊重丈夫,从不干涉丈夫的工作。 她个性坚强、聪明果敢。结婚之后,她遵循传统,放弃了自己热爱的记者职业,成为一名全职主妇,在家相夫教子。 2018年,施罗德在他的第四次婚姻破裂后,宣布与小26岁的金素妍结婚。47岁的金素妍担任德国北莱因-威斯特法伦州经济发展局驻首尔代表,同时也是施罗德的韩语翻译员。

    苦学英语

    在德国政治家中,施罗德的英语水平不算高。他的英语带有很浓的德国口音,不会发清齿擦音(英语的th音),继而以浊齿龈擦音(英语的z音)取代之。他曾把“Thepartyisgood”读成“Zepartyisgoot”,而成为德国国内电视节目的话题。在大选前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面对一名美国记者的英语提问,施罗德甚至非常没有风度的要求美国记者改用德语提问,因为他的“英语不好”。 2005年卸任后,为了便于和国际客户交流,施罗德到在英国威尔士蒙哥马利的一栋18世纪古宅中埋头苦学英语。在担任总理的7年间,施罗德对自己英语水平不佳的短处毫不遮掩。 2006年12月初,他还预定了两周在伦敦的英语速成课程。

    奋斗之路

    二战后的饥荒时期,施罗德生活艰难但仍坚持奋斗。有一次,讨债人又逼上门来,施罗德轻轻用臂膀揽住母亲,说:“妈妈,你等着吧,总有一天,我要用奔驰车来接你!”这个诺言终于在1990年得以实现。当时已经当选下萨克森州州长的施罗德,开着银灰色的奔驰车,从帕德博因一套三居室公寓里把母亲接走,为她庆祝80岁生日。 1957年中学毕业后不久,施罗德成了一名零售商学徒。店员的生活,使他切身体会到没钱没势的人受到的是什么待遇。在这个瓷器店里,施罗德曾经说过一句后来在德国家喻户晓的名言:“我一定要从这儿走出去!”施罗德靠上夜校读完了高中,并于1966年走进格廷根大学法学系。 1980年,施罗德当选为德国联邦议员。这个年轻的社民党议员在此期间又有了这样一个经典的传说:有一天晚上施罗德和一些议员同事喝啤酒回来经过总理府,他隔着铁门向里面大声叫道:“总有一天,我要成为这里的主人!”

    弗朗茨·明特费林:施罗德执政7年中有两项重要决策将永远让人铭记在心:一是他勇敢地开始了被推迟已久的经济改革,二是他力排众议反对美国进行伊拉克战争。你想让德国成为一个和平、自信的国家,让我们自己决定我们在国际舞台上该做什么……你为这个国家的历史写下了新的篇章。

    霍斯特·克勒(德国前总统):出任总理伊始,施罗德就促成了联邦军与北约伙伴一道执行海外作战任务,以阻止科索沃的人道悲剧。欧元的引进和欧盟的扩大使得欧洲更加紧密和强大,德国因此而为世界和平与自由作出了积极和重要的贡献。施罗德认识到,越来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和我们国家的人口老化问题要求我们有一个新的政策。施罗德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工作热忱推动起草2010改革议程,并顶住了巨大的压力。这一旨在革新我们国家的政策一定会为德国带来福祉。施罗德为此倾力发挥了他的政治影响。

  3. Gerhard Fritz Kurt Schröder. Chancellor of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1998-2005. Gerhard Schröder is the first of a new generation of vibrant German leaders. He took on the newly reunited Germany and boldly ushered the world’s third largest economy into the 21st century. A charismatic and powerful national figure, Gerhard Schröder was ...

  4. Mar 26, 2009 · Authors: Fritz H. Schröder, M.D., Jonas Hugosson, M.D., Monique J. Roobol, Ph.D., Teuvo L.J. Tammela, M.D., Stefano Ciatto, M.D., Vera Nelen, M.D., Maciej Kwiatkowski, M.D., +16, Marcos Lujan,...

    • Fritz H. Schröder, Jonas Hugosson, Monique J. Roobol, Stefano Ciatto, Vera Nelen, Maciej Kwiatkowski...
    • 2009
  5. www.oncopedia.wiki › key-players › fritz-schroederFritz Schröder | Oncopedia

    Fritz Schröder is a German urologist who spent most of his career at Erasmus University in Rotterdam, Netherlands. He led the university’s prolific department of urology from 1977 until his retirement in 2002, and then became honorary professor of urology.

  6. People also ask

  7. Aug 9, 2004 · Fritz Schröder never came home, and never met his newborn son. On Oct. 4, 1944, two months after Romania declared war on Germany, he was killed, reportedly by a Katyusha rocket, while fighting...

  1. People also search 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