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Web Search

Search results

  1. People also ask

  2. May 19, 2023 · File. : LMU Muenchen Logo.svg. Size of this PNG preview of this SVG file: 760 × 398 pixels. Other resolutions: 320 × 168 pixels | 640 × 335 pixels | 1,024 × 536 pixels | 1,280 × 670 pixels | 2,560 × 1,341 pixels. Original file ‎ (SVG file, nominally 760 × 398 pixels, file size: 10 KB)

  3. Where knowledge is everything. LMU offers state-of-the-art research infrastructure, an outstanding international network, attractive career opportunities and a broad spectrum of continuing personal development programs. In doing so, LMU supports its members in nurturing their talents and helping to shape their working environment. Open positions.

    • Geschwister-Scholl-Platz 1, München, D-80539
    • 089 21800
    • 概览
    • 历史沿革
    • 学术研究
    • 办学条件
    • 学校领导
    • 杰出校友
    • 入学须知
    • 申请条件

    德国巴伐利亚地区高校

    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学(德文: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简称慕尼黑大学(LMU),是一所始建于1472年,坐落于德国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市中心的综合性大学。

    慕尼黑大学自15世纪建校以来便是欧洲乃至世界最具声望综合性大学之一,也是首批入选德国精英大学的三所之一,德国U15大学联盟、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和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成员 。其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及物理、化学、医学、数学、计算机语言学等领域均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慕尼黑大学人才辈出,名声斐然,截至2020年10月,共有43位校友、教职工曾经获得诺贝尔奖,在全球院校诺奖排名中位列16名 。马克斯·普朗克、马克斯·韦伯、沃纳·海森堡,欧姆,赫兹,贝时璋等都曾在此求学任教。

    1472年,巴瓦利亚-兰多斯的富裕阶层在英格施塔特建立了巴伐利亚自由州的第一所大学。

    1492年,康拉德·策尔蒂斯,当时最重要的人文主义者之一,加入了教师队伍。

    1510年,马丁路德最棘手的对手之一Johannes Eck被任命为教授。

    1776年,光明会,一个致力于激进启蒙运动目标的巴伐利亚秘密社会,在英格施塔特建立。

    1800年,慕尼黑大学从英格施塔特搬到了兰加德,并在前多米尼加修道院定居。在被迁到慕尼黑之前不久,慕尼黑大学有1000名学生。

    1827年,约瑟夫格雷斯和弗里德里希·谢林加入了慕尼黑大学的教师队伍。

    科研成果

    2022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和慕尼黑大学领导的国际团队,定义和探索了物理设备中光电开关的“速度限制” 。该团队使用仅持续1飞秒(10-15秒)的激光脉冲以实现每秒运行1000万亿次(1拍赫兹)开关所需的速度,将介电材料样品从绝缘状态切换为导电状态 。

    科研平台

    注意科研与教学并举是慕尼黑大学的一个特点。在新形势下,他们更为注重与企业界的密切结合,在探索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慕尼黑大学建立了几种不同的研究模式: 一是高校与企业共同组成研究中心,前期的开发研究由高校承担,后期的应用研究由企业承担。 二是以研究课题和项目为主、学校与几个企业组成研究联合体。 三是高校与校外研究机构组成联合体,联合体设在大学内,所长同时在大学兼职,这种负责人的双重身份十分有利于调动研究所和高校两方的积极性,科研经费的使用也很灵活,有利于研究所对博士生的培养。 青年科学家论坛 2009年成立的慕尼黑大学-哈佛大学青年科学家论坛(YSF)提供给两个大学跨学科交流、共同研究的平台。每年举办一次,由两所大学轮流主持。 •第九届慕尼黑大学-哈佛大学青年科学家论坛 地点:慕尼黑大学 •第八届慕尼黑大学-哈佛大学青年科学家论坛 地点:哈佛大学 •第七届慕尼黑大学-哈佛大学青年科学家论坛 地点:慕尼黑大学 •第六届慕尼黑大学-哈佛大学青年科学家论坛 地点:哈佛大学 •第五届慕尼黑大学-哈佛大学青年科学家论坛 地点:慕尼黑大学

    学术资源

    慕尼黑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573年,如今,除了位于校本部的中心图书馆外,还有分属各研究所和各学院的分馆共215个。中心图书馆的藏书多为基础书籍、日常书籍和一定程度的专用图书,达140万种,加上各研究所的藏书,共为440万册,与巴伐利亚州图书馆藏书量相仿。图书馆藏书每年递增约50,000册。

    院系设置

    大学的教学单位现分为20个学院,这些学院中又分为总共178个研究所,以及为医学院实习用的诊所。慕尼黑大学成就较高的学院主要有国民经济学院、企业经济学院、医学院、法学院、社会学学院、物理学院和化学学院、林学院、兽医学院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学科领域。因此,慕尼黑大学实为传统定义下名副其实的综合性大学“universitas”。

    师资力量

    教职人员方面,学校共有737名专职教授、2,816名学术研究与教学人员,以及2,405名职员。慕尼黑大学另设有大学附属医院,其中包含1,528名医生、216名研究人员、1,666名护理人员,此外还有4,323名相关工作人员。

    学科建设

    慕尼黑大学大刀阔斧地削减掉一些过时的专业,同时又以更大的积极性增加了一些新型专业,如:在数学学院中加大信息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比重,在国民经济学院中也加对一些当前经常现象研究的力度等。

    从十九世纪初起,慕尼黑大学逐步形成了民主管理的制度。几经变迁,当前的机构设置及其职能如下:

    评议大会

    这是大学议事决策的权力机构,其成员由民主选举产生。在一届的与会代表中,教授代表为36人,其他学术人员代表为12人,学生代表为12人,非学术人员代表为6人。校长等校务领导委员会的5名成员也是评议大会的成员。评议大会的成员每两年选举一次,其中学生代表每一年选举一次。

    评议大会的职能主要有:

    •制定和修改大学的法规和章程;

    •选举产生大学校长和副校长,组成校务领导委员会;

    诺奖得主

    化学奖 1.海尔曼·埃米·费舍尔 1902年诺贝尔化学奖 现代生物化学创始人 化学系毕业教授 2.阿道夫·冯·拜耳 1905年诺贝尔化学奖 教授 3.埃杜阿德·布赫讷 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 化学系 4.理查德·韦尔斯泰特 1915年诺贝尔化学奖 化学系毕业 教授 5.海因里希·维兰特 1927年诺贝尔化学奖 教授 6.汉斯·费歇尔 1930年诺贝尔化学奖 化学与医学专业毕业 教授 7.理查德·库恩 1938年诺贝尔化学奖 化学系 8.阿道夫·布滕安特 1939年诺贝尔化学奖 教授 9.奥托·汉 1944年诺贝尔化学奖 化学系 10.海尔曼·斯韬丁格 1953年诺贝尔化学奖 化学系 11.埃斯特·奥托·费舍尔 1973年诺贝尔化学奖 化学系毕业 教授 12.哈特穆特·迈克尔 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 教师 13.格哈特·艾特 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 物理系毕业 教授 14.皮特·德拜 1936年诺贝尔化学奖 物理系 物理奖 1.威廉·伦琴 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威廉·韦恩 19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教授 3.马克思·冯·劳厄 19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讲师 4.马克斯·普朗克 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5.约翰内斯·斯塔克 19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物理系 化学系 数学系 6.古斯塔夫·赫兹 192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物理系 7.维纳·海森博格 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物理系 8.沃尔夫冈·泡利 194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9.汉斯·贝特 196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物理系毕业 讲师 10.盖特·比尼希 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教授 11.沃尔夫冈·克特勒 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2.特奥多·W·汉施 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教授 13.阿希姆·弗兰克 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生理学或医学奖 1.汉斯·斯佩曼 1935年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动物胚胎“组织者”的发现者 2.奥托·勒维 193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汉斯·阿道夫·克雷布斯 195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康拉德·埃米·布洛赫 1964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化学系 5.卡尔·冯·弗利施 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6.厄温·内尔 199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7.君特·布罗博 1999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医学院 文学奖 1.托马斯·曼 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

    其他校友

    政界 1.罗曼·海左格 前联邦总统 法学院毕业 讲师 2.特奥多·怀斯 前联邦总统 艺术史专业 3.卡尔·卡斯滕斯 前联邦总统 法学院 政治系 4.瓦尔特·霍斯坦 前欧洲经济共同体主席 法学院 5.奥特迈·艾明格 前德国央行主席 法学院 国民经济学院 6.海尔穆特·施莱辛格 前德国央行主席 国民经济学院 7.古斯塔夫·海讷曼 前联邦总统 法学院 国民经济学院 历史系 8.方达斯·阿达库斯 前立陶宛总统 自然科学专业 9.康斯坦蒂诺斯·德迈茨斯 前希腊总理 法学院 10.康拉德·阿登纳 前德国总理,德国“复兴之父” 法学院 国民经济学院 11.路德维希·哎哈特 前联邦德国总理 教授 12.乌朵·迪·法比欧 现任联邦宪法法院法官 教授 13.阿德里亚斯·坲斯库勒 现任联邦宪法法院院长 法学院 助教 14.托马斯·德乐 前联邦司法部长 法学院 15.特奥多·外格 前联邦财政部长 法学院 16.海因里希·布吕宁 前帝国首相 法学院 17.海尔曼·厚谢尔 前联邦内政部长 法学院 18.慕尼黑白玫瑰组织主要成员 19.汉斯·绍尔 白玫瑰组织创建者 医学院 20.索菲·索尔 白玫瑰组织主要成员 生物系 哲学系 21.库特·胡伯 白玫瑰组织主要成员 教授 22.安德里亚斯·阿卡曼 前汉堡市长 法学院 23.尼克劳斯·冯·庞哈德 现任慕尼黑再保险董事会主席 法学院 24.西格弗里德·巴尔克 前联邦部长 教授 25.马丁·庞格曼 前联邦经济部长 前欧盟委员会委员 法学院 26.汉斯·A·哎格哈特 前联邦司法部长 法学院 27.瓦尔特·摩佩 前柏林市长 政治系 历史系 国民经济学院 28.贝特·默克 前拜仁州司法部长 法学院 政治系 29.海讷·盖斯乐 前基民盟秘书长,前联邦卫生部长 法学院 哲学系 30.君特·贝克斯坦 前拜仁州州长 法学院 31.汉斯·艾哈特 前拜仁州州长 法学院 32.埃德蒙得·施多伊伯 前拜仁州州长 法学院 33.阿冯斯·高裴尔 前拜仁州州长 法学院 34.汉斯·非宾格 前巴登州州长 法学院 国民经济学院 35.库特·法尔特豪森 前拜仁州财政部长 国民经济学院 政治系 36.皮特·M·胡伯 现任图林根州内政部长 联邦宪法法院第二法官 法学院 教授 37.库特·彼登考普夫 前萨克森州长 法学院 国民经济学院 学界 1.汉斯·维讷·辛 前德国信息研究院院长 教授 2.海森堡 物理学大师 物理系毕业 教授 3.欧姆 电学大师 教授 4.波尔茨曼 物理学大师 教授 5.盖拉赫 物理学大师 教授 6.阿诺德·索莫非 物理学大师 教授 7.维克多·约瑟夫·当迈茨 奥格斯堡主教 神学院 8.卡尔·卡迪纳·雷曼 前美因茨主教,前德国主教团主席 助教 9.格哈特·路德维希·穆勒 现任雨堡主教 教授 10.亨利·纳能 德国明星周刊(STERN)创办者 艺术史 11.弗兰茨王子,前巴伐利亚王国统治者 企业经济学院 12.特奥多·利普斯 “心理学至上论”主要代表人物 教授 13.马克思·韦伯 西方社会学和组织理论学奠基人 教授 华人 1.刘孔中,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研究员。 2.梁伯强,中国病理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 3.郭爱克,中国神经科学和生物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4.梁树权,著名分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5.陈霖,认知科学和实验心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拓扑性质初期知觉理论的提出者。 6.裘法祖,中国外科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 7.汪猷,有机化学家、生物有机化学家,中国抗生素研究的先驱;中国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8.陈焕春,中国家畜传染病学及动物病毒学专家。 9.徐瑞云,中国数学家,是中国第一位女数学博士。 10.朱惠方,木材学家,中国木材科学的开拓者之一。 11.江希明,中国生物学家,尤精动物生理学,杭州大学副校长,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 12.卓新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会长. 13.邓翔,四川大学经济学教授。 14.罗樾,艺术史家。 15.吴秀明,台湾法学家。 16.陈春生,台湾公法学家,现任司法院大法官。 17.李惠宗,台湾公法学家、国立中兴大学法律学系教授。 18.王泽鉴,台湾民法学家,曾任司法院大法官。 19.叶百修,台湾公法学家,曾任司法院大法官。

    申请慕尼黑大学需要提交:入学申请表格、入学前就读学校官方成绩单及官方认证的德文翻译件、入学前就读学校的毕业文凭及官方认证的德文翻译件、个人简历、用德文书写的个人申请陈述、DSH二级证书或德福(TestDaf)考试成绩。申请冬季入学的截止日期为7月15日,申请夏季入学的截止日期为1月15日。

    申请直接入大学最低要求:德语欧标C1、DSH2、德福16分。所有非受限专业申请人可在申请时提交德语B2水平证明,获得开学前举办的DSH考试邀请。

    材料清单:APS审核证书、语言证书、大学成绩单、高考录取花名册、毕业证、学位证、获奖证书、个人简历、动机信。

  4. The Ludwig Maximilian University of Munich (simply University of Munich or LMU; German: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 is a public research university in Munich, Germany.

  5.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Language select: Ludwig Maximilian University of Munich. public university in Munich, Germany. image. schematic. logo image. seal image.

  6. From theology to the earth sciences: The diverse portfolio of disciplines at LMU is organized in 18 faculties. Faculty of Catholic Theology. Faculty of Protestant Theology. Faculty of Law. Faculty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 Munich School of Management. Faculty of Economics. Faculty of Medicine. Faculty of Veterinary Medicine.

  7. About LMU Munich.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 is a leading research university in Europe. Since its founding in 1472 it has been committed to the highest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f excellence in research and teaching.

  1. People also search 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