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Web Search

Search results

  1. 奥地利第一共和国. 奧地利共和國 (德語: Republik Österreich ),又稱 奧地利第一共和國 ( Erste Österreichische Republik ),以區別現今同名的 奧地利共和國 ,奧地利第一共和國指的是在 奧地利 歷史中,自1919年 奧匈帝國 崩潰後的短命政權 德意志奧地利共和國 結 ...

  2. 奥地利共和国德语: Republik Österreich ),又称奥地利第一共和国( Erste Österreichische Republik ),以区别现今同名的奥地利共和国奥地利第一共和国指的是在奥地利历史中自1919年奥匈帝国崩溃后的短命政权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结束起至1938年德奥合并之间的 ...

    • 概览
    • 历史沿革
    • 地理环境
    • 自然资源
    • 行政区划
    • 国家象征
    • 人口民族
    • 政治
    • 文化
    • 军事

    [ào dì lì]

    奥地利共和国

    奥地利共和国(德语:Republik Österreich,英语:The Republic of Austria),简称“奥地利”(Austria),是中欧南部的内陆国。东邻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接斯洛文尼亚和意大利,西连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北与德国和捷克接壤,国土面积83879平方公里。属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的温带阔叶林气候。平均气温1月为-2℃,7月为19℃。全国划为9个州,首都为维也纳。截至2023年10月,奥地利人口915.4万。

    公元996年,史书中第一次提及“奥地利”。12世纪中叶在巴本堡家族统治时期形成公国,成为独立国家。1278年开始了哈布斯堡王朝长达640年的统治。18世纪初,哈布斯堡王朝领土空前扩大。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成立了以奥为首的德意志邦联,1866年,奥在普奥战争中战败,邦联解散。1867年与匈牙利签约,成立奥匈帝国。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解体,成立共和国。1938年3月被德国吞并。二战后被苏、美、英、法四国占领。1945年4月成立第二共和国。1955年5月,四个占领国同奥签订《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国家条约》,宣布尊重奥的主权和独立。10月占领军撤出,奥重获独立。10月26日,奥国民议会通过永久中立法,宣布不参加任何军事同盟,不允许在其领土上设立外国军事基地。自1965年起,10月26日被定为奥国庆日。

    主词条:奥地利历史

    根据考古发现,奥地利在旧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活动。

    约公元前750~前450年间,此地已属早期铁器时代,伊利里亚人在这里创造出有较高水平的哈尔施塔特文化。

    公元前400年左右,有多个凯尔特人的部落在此地区活动。公元前15年罗马帝国占领了凯尔特王国诺里库姆并设立为行省。

    罗马帝国衰落后奥地利曾先后被匈人、伦巴第人、东哥特人、西哥特人、阿瓦尔人、巴伐利亚人和法兰克人占据。一支斯拉夫人部落向阿尔卑斯地区迁移,占据了现今奥地利的中部和东部地区,建立了卡拉塔尼亚王国。

    公元788年查理曼征服了该地区,鼓励拓殖,并引进了基督教。后来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包括奥地利地区在内的东法兰克由巴本堡王朝继承。该地区被称为“marchia Orientalis”(“东方边疆领”之意),976年被赠予巴本堡的利奥波德。

    区域位置

    奥地利位于中欧南部的内陆国。东邻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南接斯洛文尼亚和意大利,西连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北与德国和捷克接壤,国土面积83879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奥地利西部和南部是山区(阿尔卑斯山脉),北部和东北是平原和丘陵地带,47%的面积为森林所覆盖。

    气候特征

    奥地利属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的温带阔叶林气候,东部和西部的气候不尽相同,西部受大西洋的影响,呈现海洋性气候的特征,温差小且多雨;东部为大陆性气候,温差相对较大,雨量也少很多。平均气温1月为-2℃,7月为19℃。夏天7月气温多是在14~19摄氏度,最高气温也不过32摄氏度。冬天比较冷,温度一般都达到零摄氏度以下。

    矿产主要有石墨、镁、褐煤、铁、石油、天然气等。森林、水力资源丰富,森林面积37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4.7%。木材蓄积量11.35亿立方米。

    区划

    全国划为9个州,它们是:布尔根兰州、克恩滕州、上奥地利州、下奥地利州、萨尔茨堡州、施泰尔马克州、蒂罗尔州、福拉尔贝格州和维也纳。州以下设市、区、镇(乡)。

    首都

    维也纳(Vienna)是除纽约和日内瓦外,第三个联合国城市。也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更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也是联合国的四个官方驻地之一,石油输出国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总部所在地。人口200.2万(2023年10月)。 [3]

    国旗

    奥地利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从上到下由红、白、红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旗面正中是奥地利国徽图案。此旗的来历可追溯到奥地利大公国时期,据说当时的巴本堡公爵在与英王理查一世激战时,公爵的白色军衣几乎全被鲜血染红,只有佩剑处留下一道白痕。从此,公爵的军队采用红白红为战旗颜色。1786年约瑟夫二世把红白红旗作为全军战旗,1919年正式定为奥地利国旗。奥地利政府机构、部长、总统等官方代表和政府驻外机构均使用带国徽的国旗,一般场合不用带国徽的国旗。

    国徽

    奥地利国徽的中心图案是一只姿态高贵的黑色奥地利雄鹰,以雄鹰作为奥地利国徽已有900年历史。在14世纪奥地利采用的是拜占庭式的双头鹰图案,雄鹰舒伸的双翅象征着要将国家的安全置于其羽翼之下。1918年,奥匈帝国解体后,奥地利宣布成立共和国,新政府决定采用德国腓特烈二世的独头雄鹰图案作为国徽。雄鹰头顶的三垛璧形金冠与双爪上的镰刀、锤子分别代表国民中的中产阶级、农民和工人。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后,象征主权的雄鹰图案被取消。1945年,随着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奥地利解放,独头鹰再次出现在国徽中,鹰爪上增添的挣断的锁链,是纪念奥地利摆脱德国统治,重获自由,同时在鹰的胸部还增添了奥地利国旗的盾形图案。

    国歌

    《让我们拉起手来》 群山巍峨,江河浩荡,尖塔高耸,禾苗满望,铁锤挥舞,前程无量。 你是伟大子孙的祖国,你是善良人民的故乡,奥地利声名远扬。 顽强战斗,踊跃争先,你是一颗坚强的心,跳跃在大陆中间。 你诞生在古老的年代,有崇高的使命在肩,奥地利久经考验。 阔步向前,自由无碍,勇敢地跨进新时代,愉快地劳动,相信未来。

    人口

    截至2023年1月1日,奥地利人口910.6万。

    民族

    全国人口中,奥地利民族占88.8%,少数民族有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匈牙利人,约占总人口的0.5%。官方语言德语。61.4%的人口信奉天主教。 中国对奥地利移民潮始于上世纪70年代,奥地利约有3万华人。奥地利华侨侨领估计在奥华人90%从事餐饮业。据2012年5月奥地利《新闻报》报道,奥地利的第一家中餐馆诞生于1940年,已发展到约1200家。

    政府

    2020年1月7日人民党和绿党组成联合政府,设14个部,成员如下:总理卡尔·内哈默(Karl Nehammer,人民党),副总理兼艺术、文化、公务员和体育部长维尔纳·科格勒(Werner Kogler,绿党),财政部长马格努斯·布鲁纳(Magnus Brunner,人民党),总理府欧盟和宪法部长卡罗琳娜·埃特施塔德勒(Karoline Edtstadler,女,人民党),气候保护、环境、能源、交通、创新和技术部长葛诺蕾(Leonore Gewessler,女,绿党),内政部长格哈德·卡纳(Gerhard Karner,人民党),劳动和经济部长马丁·科赫(Martin Kocher,人民党),教育和科研部长马丁·波拉舍克(Martin Polaschek,人民党),总理府妇女、家庭、移民融入和媒体部长苏珊娜·拉布(Susanne Raab,女,人民党),社会福利、卫生、护理和消费者保护部长约翰纳斯·劳赫(Johannes Rauch,绿党),欧洲和国际事务部长亚历山大·沙伦贝格(Alexander Schallenberg,人民党),国防部长克劳迪娅·坦纳(Klaudia Tanner,女,人民党),农业、地区和水利部长诺伯特·托奇尼克(Nobert Totschnig,人民党),司法部长阿尔玛·扎迪奇(Alma Zadić,女,绿党),此外,劳动和经济部,艺术、文化、公务员和体育部,总理府和财政部各设1名国务秘书。 [3] [15] [19]

    政体

    实行联邦制和议会民主制下的总理负责制。

    宪法

    现行宪法1920年11月10日生效。1925年和1929年通过两项附则。1934年宪法被废除。1945年奥重建后宣布1920年宪法和两个附则继续有效。宪法规定,奥为联邦制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由普选产生,任期6年。总理为政府首脑,任期5年。

    语言

    奥地利的官方语言是德语,口语使用上德意志语的多种方言(下阿勒曼尼方言、中巴伐利亚方言、下巴伐利亚方言),与书面语差别较大。奥地利的德语标准与德国使用的德语标准也有一些区别。

    音乐

    奥地利历史上产生了众多名扬世界的音乐家:海顿、莫扎特、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还有出生德国但长期在奥地利生活的贝多芬等。这些音乐大师在两个多世纪中,为奥地利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奥地利萨尔斯堡音乐节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古典音乐节之一。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可谓世界上听众最多的音乐会。建于1869年的皇家歌剧院(现名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世界最有名的歌剧院之一,而维也纳爱乐乐团则是举世公认的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交响乐团。

    节日

    水仙花节 巴特奥塞水仙节是奥地利规模最大的以鲜花为主题的民间节日,节日期间选出当年的“水仙公主”,并举行花车、花船游行。2009年的巴特奥塞水仙节已是第50届 维也纳铜管乐节 中世纪节 在奥地利南部克恩顿州一座名叫弗里萨赫的阿尔卑斯山区小镇,弗里萨赫始建于中世纪,是克恩顿州的第一座小镇,也是奥地利当年南北商业通道上的必经之地。从1996年开始,镇里的居民逐渐形成一个传统:在每年7月的最后一个周末举行为期3天的“中世纪节”,以纪念这座古镇的建立。节日期间,镇上一切现代化的痕迹都用麦草、麻袋等物遮挡,全镇居民无论男女老少都穿上中世纪的服装,全方位模拟那个时代的生活。 丰收节 丰收节原是当地农民略带宗教感恩色彩的庆祝丰收活动,如今成为一个农民展示自己产品、促进本国农产品销售和流通的舞台。 土豆节 格拉斯的土豆节始于1997年,如今已发展成为当地规模最大的秋季商品交易和美食节日。每年10月第一个周末的土豆节都能为这座仅有1400位居民的小镇吸引至少1.3万游客。

    1955年9月,奥地利颁布《国防法》,创建联邦军。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国家安全委员会为联邦政府在外交、安全和国防事务上的总咨询机构,由联邦总理、副总理、外交、国防、内政、司法部长及议会各议会党团代表等多名有表决权的正式成员组成,联邦总理任主席,联邦军总参谋长列席。国防部为最高军事指挥机关,平时由联邦政府授权国防部长对联邦军行使指挥权。总参谋长是国防部长的最高军事顾问,代表国防部长对奥军境内外行动实施指挥。联合作战司令部是战略级的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地面和空中部队。奥军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6个月。奥长期奉行中立政策。自1995年加入欧盟后,积极参与欧盟共同防务建设。自1996年起,多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2017年1月,奥地利宣布在不影响中立的基础上参加欧盟“永久结构性防务合作”。2022...

  3. People also ask

  4. 奥地利第一共和国 1919-1934年欧洲国家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奧地利共和國 ( 德語 :Republik Österreich),又稱 奧地利第一共和國 以區別現今同名的 奧地利共和國 ,奧地利第一共和國指的是在 奧地利 歷史中,自1919年 奧匈帝國 崩潰後的短命政權 德意志 ...

  5. www.wikiwand.com › zh-hans › 奥地利奥地利 - Wikiwand

    奥地利共和国 (德语: Republik Österreich ),通称 奥地利 ( Österreich [注 1] ),是一个位于 中欧 的 内陆国家 ,但在历史上也被分类成 西欧 或者 东欧 的主权国家。. [注 2] 奥地利与多国接壤,东面是 匈牙利 和 斯洛伐克 ,南面是 意大利 和 斯洛文尼亚 ,西面 ...

  6. 奥地利共和国德语:),又称奥地利第一共和国(),以区别现今同名的奥地利共和国奥地利第一共和国指的是在奥地利历史中自1919年奥匈帝国崩溃后的短命政权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结束起至1938年德奥合并之间的时期。. 当时的特征是左右两派的暴力冲突 ...

  1. People also search for